關於職業重建服務 > 職業輔導評量服務
一、什麼是職業輔導評量服務?
簡言之,職業輔導評量是一個連續的評估過程,透過評估可以使服務使用者了解自身的「就業優勢與劣勢」以及「職場支持與職務再設計」的需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1997)。經過評估後,會產出一份職業輔導評量報告,可提供專業人員對服務使用者的就業安置計畫之參考。
職業輔導評量,會視個案個別需求,提供適切的服務。如:身心障礙者狀況與功能表現、學習特性與喜好、職業興趣、職業性向、工作技能、工作人格、潛在就業環境分析、就業輔具或職務再設計、其他與就業有關需求之評量(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1997)。
依據法規,唯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證明者才能使用「職業輔導評量」服務。民國92年訂定,職業輔導評量服務對象包含:
1.高三應屆畢業生之就業轉銜,有就業意願,經評估需要職評者。
2.職業訓練單位之受訓學員,有就業意願,經評估需轉介職評,提供就業需求、就業安置選擇之參考。
3.醫療復健穩定,有就業意願之個案者,經評估需要職評者。
4.就業服務單位之個案,經評估需要職評者。
6.因失業而再就業之個案,經評估需要職評者。
四、職業輔導評量使用的時機為何?
職業輔導評量服務是職業重建服務的一部分,其功能是協助職重專業相關人員(職管員、支持性就服員、庇護性就服員、職業訓練員),擬定未來服務的目標與策略,或提供職業訓練機構、庇護工場篩選適當對象之參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1997)。因此,其使用的時機有二:
1.在職業重建初期評估階段(包含欲進入庇護工場)。
2.在就業安置後或職業訓練階段。
五、職業輔導評量的服務流程?
以深度評量為例,職評的流程包含:接案晤談、擬定評量計畫、標準化測驗評估及結果解釋、生理功能評估或工作樣本、情境評量或現場試做、職評說明會、移覆職評報告等步驟。
評估重點和評估方式可能會因為轉介目的、轉介時機、服務對象而有不一樣的安排,有些評估比較靜態、例如心理測驗量表或手部操作,會在職評單位或職業重建窗口的測驗室內完成;有些評估比較動態、需要模擬工作場域或實際觀察一段時間的工作潛力,則是安排到外部的職場進行。
圖說:從上圖可大概得知,開始接受職評服務的第一週,有很大的機率是先進行晤談和比較靜態的評估,第二週起到第三週,很可能就會安排到外部的職場進行情境評量或現場試做,第三週最後則是參加職評說明會,了解這段時間職評人員的觀察和專業建議。
六、一次職業輔導評量需要多久時間?
基本上在三週內會完成,期間職業輔導評量人員會跟服務對象見面好幾次,每次見面評估時間可能長達半天到一天不等,最後一次見面則是參加職評說明會,大約也需要半天左右的時間。
目前職業輔導評量服務實施計畫規定,「自接案晤談日起至移覆職業輔導評量報告日止不得逾21個日曆天」,除非服務對象的障礙涉及更多複雜面向、需要延長職場試做評估期間、或需要職評以外的資源介入時,則職業輔導評量人員可向縣市政府提出報告移覆日期展延申請,若通過申請即可延長評估期程的天數。
無論如何,當評量告一段落,職業輔導評量人員會盡快將這段時間內評估的結果統整成一份報告,並召開職業輔導評量說明會,將評量結果與專業建議說明給轉介單位(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服務對象本人及家人理解,之後再由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參考所在地的服務資源可行性,跟服務對象討論最合適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