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 服務介紹
服務對象
我們的主要服務對象包括:
- 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職業重建相關業務之專業人員與行政人員
- 中彰投區地方政府負責職業重建相關業務之專業人員與行政人員
- 中彰投區職業重建相關服務業務執行單位(如:職重個管窗口、職評單位、就服單位、庇護單位、職訓單位、其他職重方案)之專業人員與行政人員
- 前述地方政府、機關、團體轉介本中心之特殊需求個案(協同服務對象)
- 中部地區有意願進用身心障礙勞工的企業之雇主、人事人員與現場管理人員
三大服務面向
我們的服務分為三大面向:專業、研發與資源整合。
-
專業
增進職重人員的專業知能、提昇職業重建服務品質,一直是我們的核心任務。我們每年都會不定期辦理專業人員養成訓練與繼續教育課程,並於專業人員進用後提供密集支持以協助新手進入狀況並達到基本表現水準。過去曾辦理過的進階訓練與繼續教育課程,請參考:成果分享「進階課程」,最新的課程訊息請留意「報名專區」;
-
研發
我們每年皆進行職業重建相關主題的研究,從特殊障別的評量模式、職業輔導評量工具的發展乃至近年的職業重建個案管理服務工作手冊,除結合當前實務需要進行研究,我們亦持續關注具前瞻性的服務方案或發展創新的專業支持模式。過去曾探討過的研究主題,請參考:成果分享「主題探討」;
-
資源整合
我們致力於協助整合職業重建相關人力及服務資源,促進跨領域、跨專業、跨區域的理解與溝通,適時反映區域性共通的實務需求並協助向主管機關進行資源倡導;我們曾於聯繫會議中討論過諸多職業重建相關議題,請參考:成果分享「聯繫會報」。
四步驟輔導模式
為了跟各地方政府既有的職業重建相關業務輔導機制(如:外聘督導、巡迴輔導、評鑑等)區隔,我們與地方政府逐漸形成合作關係,形成四步驟的輔導模式:
- 與地方政府行政主管或業務承辦人溝通,了解地方政府的期待並取得行政授權;
- 透過與該業務執行單位外聘督導或巡迴輔導委員的溝通與回饋,確認業務執行單位的輔導需求與輔導時的專業分工;
- 依需求,提供彈性、多元的輔導形式;
- 持續回饋輔導情形予外聘督導、巡迴輔導委員、府方業務承辦人或行政主管,溝通後續輔導重點。
五個服務項目與申請方式
我們的五個主要服務項目為:一般諮詢服務、小型諮詢輔導、實地輔導會議、特殊需求陪同服務、進階/繼續教育課程。
-
一般諮詢服務(諮詢專線請參考:聯絡方式):
您可以透過電話、E-mail、或面對面等方式直接聯絡我們,當然,也歡迎您跟我們分享職業重建工作上的想法或建議。
-
小型諮詢輔導(服務申請請洽:工作人員):
此項服務的時間、地點、形式、主題皆可依專業人員的需求量身打造,但原則上是由我們的工作人員、輔導諮詢委員或特定領域的專家學者直接與您面對面討論,以突破實地輔導會議的限制,提供更機動且更有彈性的專業諮詢。我們曾經輔導過的內容包括:職業重建個案管理新制表單簡介、支持性就業服務表單撰寫技巧、庇護性就業服務表單撰寫技巧等。
-
實地輔導會議(需求反映請洽:工作人員):
此項服務採正式會議的形式辦理,由我們參考受訪單位提出的討論議題、及我們的工作人員服務過程中發現的專業需求後召開,原則上每次行程至少半天,每次邀請至少2名輔導委員與會,並視需要邀請受訪單位的內部或外聘督導共同與會參與討論。通常在實地輔導會議前、後,我們會與受訪單位內部或外聘督導密切溝通,並彈性搭配小型諮詢輔導及特殊需求陪同服務,使輔導委員的建議可持續被追蹤落實。目前轄區內受訪對象除庇護性就業服務單位外,以新成立、人員異動較多或新聘人員、前年度服務狀況/評鑑結果較需加強、或主動提出需求之職業重建相關業務執行單位為主。
-
特殊需求陪同服務(採線上申請,請加入本站會員,並於首頁會員登入後填寫「特殊需求個案」申請表,詳情請洽:工作人員):
此項服務是由我們的工作人員到現場陪同您一起服務個案,並在陪同前、後進行即時諮詢與討論,陪同次數視實際需要而定,少至單次晤談,多至全程參與皆可;服務內容包括:協同晤談、協同評估、個案概念化架構討論、個案需求討論、輔導策略討論、協助專業間溝通協調、協助連結情境評量資源、家訪、廠訪、報告/表單/紀錄之撰寫方式等。本項服務可協助新進人員學習服務技巧並掌握基本表現水準,亦可提供第三方的觀察以協助專業人員擴充多元的服務觀點。
-
進階/繼續教育課程(採線上報名,請加入本站會員,並於首頁會員登入後「前往活動報名」填寫資料;亦可直接上網報名:報名專區):
我們在辦理職業重建相關專業人員的進階訓練方面有超過700小時以上的豐富經驗,在課程設計方面,我們已逐漸打破過去針對特定專業人員的方式,改以「跨專業共同核心知能領域」的架構來規劃,在辦理形式方面,也從過去以單次課堂講授為主,逐漸轉變為連續性、工作坊與實作演練等多元形式。目前我們將職業重建專業人員的跨專業共同核心知能歸納為「諮商輔導」、「評估實務」與「直接服務」三大領域,並依此架構發展課程主題。